您的位置:首页>投资 >

“看起来很美”的夏令营为何被屡屡吐槽 揭秘内部运营“潜规则”

2023-08-13 01:44:50    来源:新华社

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 题:“看起来很美”的夏令营为何被屡屡吐槽


(资料图)

新华社“新华视点”记者张紫赟、周畅、李双溪、潘峰

眼下正值暑假,夏令营市场火爆。不少家长为让孩子亲近自然、增长见识、增进交流,积极报名参加各种主题夏令营。动辄数千上万元的夏令营产品不愁销路,有的甚至“上线即秒光”。

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调查发现,夏令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,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,也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夏令营被消费者吐槽为“排队营”“坑娃营”,消费体验不佳,市场亟待规范。

记者走访发现,一些夏令营活动虽“看起来很美”,但实际体验却如同开盲盒,与商家承诺的服务相距甚远。

高一学生小窦花费1000余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军事夏令营,却并未领略到之前向往的紧张、活泼的军旅生活,5天里多数时间都在排队。整个夏令营共有100多名学生,组织者统筹能力不高,时间安排和项目衔接屡屡“掉链子”。

“50多名女生挤在3个宿舍,每天洗澡都要排队一小时以上。”小窦说,集体外出参观纪念馆时更是扎堆,且全程没有任何专业人员讲解,大都在排队、拍照。

家长乐先生为孩子选了7天6晚、价格3080元的“少年领袖训练营”。令他没想到的是,广告宣传称“一天20个菜”“有牛奶水果供应”,实际行程中吃的却大多是盒饭,经过家长反复提意见,直到第4天孩子才喝上牛奶。

此外,销售时宣传的各类精彩课程也不见踪影,每天的活动基本就是操练。乐先生很后悔:“从视频看,现场秩序很混乱。孩子啥也没学到,还病了两周。”

不少家长反映夏令营的食品和生活卫生状况堪忧。有的孩子在餐食里发现头发、虫子、塑料等,有的孩子感染了“红眼病”。

记者注意到,目前市面上流行的高校研学夏令营有不少被“注水”。5天行程里真正与高校有关的仅有半天或几小时,且常常进不了校园。

高一学生木木刚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学夏令营。令他失望的是,梦想参观的北京大学、颐和园等都没看到。木木说:“烈日下站了2个小时,连颐和园的门都没进,机构和学校也没给任何解释。原本安排的5个主要目的地也被临时取消。”

在关于夏令营的投诉里,隐形消费名目繁多也是重点。一些家长反映,有些机构往往先用便宜价格吸引订单,在活动过程中以“给孩子买零食”“抓拍精彩照片”等名目增加收费。

乐先生孩子所在夏令营便是如此。机构在活动后期忽然提出,付费可享受拍摄写真服务,价格分为799元至1999元不同档次。乐先生等家长对此不满:“入营时没有说,快结束了才提,感觉套路满满。”

揭秘内部运营“潜规则”

业内人士反映,随着夏令营市场火爆,越来越多机构想从中快速分一杯羹,宣传“注水”收取高额团费,在服务中又设法压低开支,以赚取最大利润。

与一般暑期旅游团相比,夏令营主打针对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组织资源优势。但业内人士透露,一些机构编造师资教育背景、抄袭精美食宿图片,“谁会查得那么细?先把订单搞到手再说”。

暑期兼职夏令营老师的小艺说,自己兼职的机构,实际开展课程与广告手册展示完全不同,重宣传、轻服务。

小艺应聘的是生活老师岗位,主要职责是照看孩子,却被机构要求紧盯拍照。“从孩子早上6点多起床到晚上10点半睡觉,吃饭、训练、跑步、睡觉都要拍。都是在做表面工作。”开营仪式时,为拍宣传视频,让学生保持军姿在太阳地里站了近1小时,导致学生中暑生病。

记者还发现,有的夏令营层层转包经营,不顾学生体验和安全一味压低开支,生活用品不经清洁处理反复使用。

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组织负责人小兰,原本想组织一个留守儿童夏令营。与当地旅行社深入接触了解到,旅行社只负责在省内组团,之后转包给北京另一家旅行社,并不对孩子在北京行程的安全负责。为学生安全考虑,小兰只好作罢。

记者了解发现,层层转包是夏令营市场较为常见的情况。负责任的机构会在转包时核查地接机构资质、经验等,参与后续行程;但也有不少机构为赚快钱,压低开支,随意在网上找个地接就把孩子交出去。

为尽可能省钱、省事,一些商家花招百出。小艺反映,她所在的机构会反复使用学生宿舍床上用品,“第一期的学生用了结营后,第二期的学生接着用,都不晾晒一下”。

应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监管力度

夏令营乱象引发业内人士担忧。吉林省东北亚铁路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炳忱说,不规范的企业行为使夏令营市场整体形象受损。

专家们认为,夏令营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,事关青少年的身心安全,必须有更高的准入门槛、更强的监管力度。

“当前夏令营市场门槛较低,只要有场地、教师、客户资源,谁都能办。”薛炳忱说,教育系统组织的夏令营由教育部门监管,旅行社组织游学夏令营由文化旅游部门监管,还有大量户外拓展、各种协会及其他商业机构开办的夏令营,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,存在执法监管的模糊地带,责任主体并不明晰。

相关情况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,一些地方已在开展暑期夏令营市场专项检查。如广西梧州、陕西咸阳着重对游学夏令营进行集中执法检查,核准机构资质,了解收费标准、合同内容,细查安全责任等。广东广州、四川眉山则专门针对夏令营市场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开展了专项检查、联合检查、监督抽检。

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,必须加大专项检查和处罚力度,严肃查处虚假宣传、校企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问题,排除安全隐患与规范市场秩序。他建议引入黑名单制度,提高不良机构的违法违规成本。
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需要尽快健全行业标准,细化监管责任,提高准入门槛。注重所涉部门的协同发力,加强对夏令营市场经营者的资质、价格、服务、安全等全方位监管,促进市场规范有序成长。

专家们提醒,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夏令营产品时,要对机构资质、师资背景等加强甄别。在签订合同前,仔细询问有关责任条款,问清食宿安排、保险理赔等情况,增强维权意识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